关灯
开启左侧

暨南大学【705+807文学学硕】考研招生目录及真题

[复制链接]
暨大考研 发表于 2023-1-13 10: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院校+专业介绍
文学院与华文学院
文学院
暨南大学文史学科创建于1927年,文学院创立于1929年,是我校成立最早的学院之一,现设有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中外关系研究所和哲学研究所等5个系级教学科研单位。目前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1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哲学)和1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文物与博物馆学、出版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汉语言文学、历史学2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全部入选第一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现有在读本科生949人,在读研究生843人,其中博士生217人,硕士生626人(2022年9月统计),可以满足修读不同层次课程(含双学位)、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学术交流的需要。
1949年以前的各个时期,在随学校二十年辗转迁徙中,始终保留文学院的设置。文学院名家荟萃,人才济济,鸿彦硕学,流光溢彩,有云蒸霞蔚之盛。先后有陈钟凡、郑振铎等13位全国著名学者担任院长,相继有夏丏尊、许德珩、周谷城、何炳松、梁实秋、沈从文、李健吾、钱钟书、洪深、曹聚仁、沈端先(夏衍)等一大批名彦学者在文学院各系亲执教鞭,授业解惑。1958年重建以来,有朱杰勤、金应熙、陈乐素、陈序经、萧殷、黄轶球、何家槐、郭安仁(丽尼)、秦牧等著名专家学者任教。
进入“211工程”建设时期,文学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95年1月,经国家教委批准,中文系被确立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2002年,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被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为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2012年12月,中国语言文学获批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2013年1月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校学科评估排名中,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并列全国第8名,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获评“B+”,中国史学科获评“B”;同时拥有教育部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构建并获批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
文学院自建院以来,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国学基础,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坚持“宏教泽而系侨情”的办学宗旨,培养和造就了一代代人文英才,成为暨南大学办学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的学院。
文学院现有师资力量雄厚,学科体系完善,专业优势明显,科研实力强劲,是暨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院一直以传承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努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0年9月,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获认定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心及中心主平台暨南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挂靠文学院。

华文学院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百年侨校,学校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1978年在广州复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系于1993年经国家教育部、国务院侨办批准,由广州华侨学生补习学校(1953年成立)并入暨南大学,与暨南大学对外汉语教学系(1985年成立)及预科部(1925年成立)合并组建而成。华文学院长期致力于华文教育和汉语国际教育,是暨南大学“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开展华文教育、汉语国际教育及预科教育的专门学院,肩负着百年侨校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是学校大力实施“侨校+名校”发展战略中的一张特色名片。
华文学院先后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2004)、“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院校”(2000);被中国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确定为“孔子学院外派汉语师资岗前培训院校”(2018);被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确定为“华文教育基地”(2003);与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共建“海外华语研究中心”(2005);现为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初、中、高级考点,商务汉语考试(BCT)考点,中国语检定考试考点(面向日本考生);是中国普通高校对外联合招生考试点和暨南大学、华侨大学两校联合对外招生主考点。近年来,结合暨南大学“高水平大学”和“双一流”建设的具体目标,华文学院将未来发展定位为“建设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语言文化学院”。
华文学院占地147,129平方米,建筑面积56394.05平方米。秉承补校自建校以来近半个世纪的华侨教育传统,经过25年建设,业已形成从非学历语言教育到“本—硕—博”一体的完整的学历教育体系,拥有应用语言学系、汉语系、华文教育系、预科部四个教学系部,专设全国首个华文教育研究院(2012)、应用语言学研究院(2015)、暨南大学华文考试院(2017)及海外华语研究中心(2005)四个科研机构,形成了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学院现有教职工189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43人、讲师59人、助教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68人、硕士学位者81人;拥有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45人;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者1人。
华文学院办学层次多样,类型丰富,现有在读生3480名,来自世界108个国家和地区。学历教育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本科设置三个专业:华文教育、汉语国际教育和汉语言;硕士生三个专业:海外华语及华文教学、汉语国际教育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两个专业:海外华语及华文教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华文教育本科专业被评为广东省特色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非学历教育包括预科、全国联招强化班、语言进修和各类语言及师资的短期培训项目。此外,学院在新加坡、英国、意大利、日本、印尼、泰国、菲律宾、美国、德国等国设立了二十多个教学点,招收兼读制研究生及华文教育、对外汉语、汉语言本科生。截止2018年底,已有近2000名海外教学点本科生和硕士生毕业并获授学位。
近三年来,我院教师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29篇,出版专著21部,获国家社科重大、重点、一般项目等11项,省部级项目18项。根据新时代海外华文教育发展态势,华文学院提出了打造以“标准化”建设为核心的华文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理念,全力推动两项国家华文教育“三化”重点项目:《华文教师证书》和“海外华裔青少年华文水平测试”的研发和实施工作。《华文教师证书》已于2013年在全球开展培训和考试、认证工作,截止2018年11月,全球170个考点有9127位华文教师参加了培训、测试,其中5804人完成认证,获颁证书。“海外华裔青少年华文水平测试”于2018年10月初顺利结项,专家组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早日向海外推广。
教材建设方面,构建了从初级到高级、小学到高中完整的海外华文教育教材体系。通用教材部分,编写于1990年代的《中文》(小学版)目前已在海外发行超4000万册,之后陆续出版了《中文》初中版和高中版,《中文》系列教材,在海外华教界广获好评。国别化教材部分,新版《华文》(柬埔寨初中版)(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华文写作》(柬埔寨小学、初中版)满足了柬埔寨华校的教材需求;《中文》(澳大利亚高中版)也已付梓,即将面世。学院自主编写、面向来华华裔学生的新丝路系列核心教材《华文》(初、中、高级)已于近日正式出版。
华文学院坐落在中国南方的国际大都市广州,毗邻港澳,交通便利。学院依山而建,环境幽雅,各种教学、生活设施齐备,是广大中国学生和华裔青年、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好去处。学院拥有应用语言学实验室、多媒体教材制作室、语音实验室、图书馆等一批先进的教学设施;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室、健身房等健身场所;学生公寓、国际餐厅设施齐全、生活便利、安全卫生;多媒体教学办公校园网可随时与世界各地进行联系沟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招生目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历年分数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初试参考书目

《705语言文学基础理论》初试参考书目
1.《中国文学史》(第三版) 袁行霈
2.《中国文学批判小史》周勋初
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钱理群
4.《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二版)陈恩和
5.《外国文学史》(第三版)郑克鲁
6.《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童庆炳
7.《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和熊焰
8.《古代汉语》王彦坤,朱承平和熊蜚
9.《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07阅读与写作》初试参考书目
1.孙玉石《中国现当代小说名作欣赏》、《中国现代诗导读》
2.王耀辉《文学文本解读》
3.刘俐俐《中国现代经典小说文本分析》
4.邱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
5.周志雄《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学姐2022年回忆版真题

《705语言文学基础理论》官方真题
一、名词解释(下列5题每题6分,共30分)
1、汤沈之争
2、《爸爸爸》
3、审美动机
4、复句
5、同源词
二、简答题(请在下列4题中任选3题完成,每题20分,共60分,多选不得分。)
1、简述从元稹《莺莺传》到王实甫《西厢记》的改编过程。
2、简述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创作的概况和特点。
3、如何处理创作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4、举例说明现代汉语外来词的译借方式有哪些类型?
三、论述题(请在下列5题中任选2题完成,每题30分,共60分,多选不得分。)
1、试述《金瓶梅》在白话长篇小说发展史中的新变。
2、论述“新写实小说”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继承与创新。
3、结合作品论述典型、意境、意象之间的关系。
4、汉语的动宾结构,动词和宾语之间主要有哪些语义关系?请举例说明。
5、请举例说明汉语歧义格式的主要类型,并结合具体例句分析消除歧义的主要方法。
《807阅读与写作》官方真题
请在下列6题中任选3题完成,每题50分,共150分,多选不得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写一篇评论,结合所提及作品,但不限于所提及的作品,自拟题目。
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
——毛宗岗《读三国志法》
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二、阅读作品,写一篇文学评论。要求:
1、观点、角度自定,题目自拟;2、针对作品进行评论。
城市是一片被肆意修饰过的野地,我最终将告别它。我想寻找一个原来,一个真实。这纯稚的想念如同一首热烈的歌谣,在那儿引诱我。市声如潮,淹没了一切,我想浮出来看一眼原野、山峦,看一眼丛林、青纱帐。我寻找了,看到了,挽回的只是没完没了的默想。辽阔的大地,大地边缘是海洋。无数的生命在腾跃、繁衍生长,升起的太阳一次次把它们照亮……当我在某一瞬间睁大了双目时,突然看到了眼前的一切都变得簇新。它令人惊悸,感动,诧异,好像生来第一遭发现了我们的四周遍布奇迹。
我极想抓住那个“瞬间感受”,心头充溢着阵阵狂喜。我在其中领悟:万物都在急剧循环,生生灭灭,长久与暂时都是相对而言的;但在这纷纭无绪中的确有什么永恒的东西。我在捕捉和追逐,而它又绝不可能属于我。这是一个悲剧,又是一个喜剧。暂且抑制了一个城市人的伤感,面向旷野追问一句:为什么会是这样?这些又到底来自何方?已经存在的一切是如此完美,完美得让人不可思议;它又是如此地残缺,残缺得令人痛心疾首。我们面对的不仅是一个熟知的世界,还有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原来那种悲剧感或是喜剧感都来自一种无可奈何。
心弦紧绷,强抑下无尽的感慨。生活的浪涌照例扑面而来,让人一拍三摇。做梦都想像一棵树那样抓牢一小片泥土。我拒绝这种无根无定的生活,我想追求的不过是一个简单、真实和落定。这永远只能停留在愿望里。寻找一个去处成了大问题,安慰自己这颗成年人的心也成了大问题。默默捱蹭,一个人总是先学会承受,再设法拒绝。承受,一直承受,承受你的自尊所无法容许的混浊一团。也就在这无边的踟蹰中,真正的拒绝开始了。
这条长路犹如长夜。在漫漫夜色里,谁在长思不绝?谁在悲天悯人?谁在知心认命?心界之内,喧嚣也难以渗入,它们只在耳畔化为了夜色。无光无色的域内,只需伸手触摸,而不以目视。在这儿,传统的知与见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神游的脚步磨得夜气发烫,心甘情愿一意追踪。承受、接受、忍受--一个人真的能够忍受吗?有时回答能,有时回答不,最终还是不能。我于是只剩下了最后的拒绝。
当我还一时无法表述“野地”这个概念时,我就想到了融入。因为我单凭直觉就知道,只有在真正的野地里,人可以漠视平凡,发现舞蹈的仙鹤。泥土滋生一切。在那儿,人将得到所需的全部,特别是百求不得的那个安慰。野地是万物的生母,她子孙满堂却不会衰老。她的乳汁汇流成河,涌入海洋,滋润了万千生灵。
我沿了一条小路走去。小路上脚印稀罕,不闻人语,它直通故地。谁没有故地?故地连接了人的血脉,人在故地上长出第一绺根须。可是谁又会一直心系故地?直到今天我才发现,一个人长大了,走向远方,投入闹市,足迹印上大洋彼岸,他还会固执地指认:故地处于大地的中央。他的整个世界都是那一小片土地生长延伸出来的。
我又看到了山峦,平原,一望无边的大海。泥沼的气息如此浓烈,土地的呼吸分明可辨。稼禾、草、丛林;人、小蚁、骏马;主人、同类、寄生者……搅缠共生于一体。我渐渐靠近了一个巨大的身影……
故地指向野地的边缘,这儿有一把钥匙。这里是一个入口,一个门。满地藤蔓缠住了手足,丛丛灌木挡住了去路,它们挽留的是一个过客,还是一个归来的生命?我伏下来,倾听,贴紧,感知脉动和体温。此刻我才放松下来,因为我获得了真正的宽容。
一个人这时会被深深地感动。他像一棵树一样,在一方泥土上萌生。他的一切最初都来自这里,这里是他一生探究不尽的一个源路。人实际上不过是一棵会移动的树。他的激动、欲望,都是这片泥土给予的。他曾经与四周的丛绿一起成长。多少年过去了,回头再看旧时景物,会发现时间改变了这么多,又似乎一点也没变。绿色与裸土并存,枯树与长藤纠扯。那只熟悉的红点颏与巨大的石碾一块儿找到了;还有那荒野芜草中百灵的精制小窝……故地在我看来真是妙迹处处。
一个人只要归来就会寻找,只要寻找就会如愿。多么奇怪又多么素朴的一条原理,我一弯腰将它拣了起来。匍匐在泥土上,像一棵欲要扎根的树——这种欲求多次被鹦鹉学舌者给弄脏。我要将其还回原来。我心灵里那个需求正像童年一样热切纯洁。
我像个熟练的取景人,眯起双目遥视前方。这样我就眯朦了画面,闪去了很多具体的事物。我看到的不是一棵或一株,而是一派绿色;不是一个老人一个少女,而是密挤的人的世界。所有的声息都撒落在泥土上,混和一起涌过,如蜂鸣如山崩。
我蹲在一棵壮硕的玉米下,长久地看它大刀一样的叶片,上面的银色丝络;我特别注意了它如爪如须、紧攥泥土的根。它长得何等旺盛,完美无损,英气逼人。与之相似的无语生命比比皆是,它们一块儿忽略了必将来临的死亡。它们有个精神,秘而不宣。我就这样仰望着一棵近在咫尺的玉米。
时至今天,似乎更没有人愿意重视知觉的奥秘。人仿佛除了接受再没有选择。语言和图画携来的讯息堆积如山,现代传递技术可以让人蹲在一隅遥视世界。谬误与真理掺拌一起抛洒,人类像挨了一场陨石雨。它损伤的是人的感知器官。失去了辨析的基本权力,剩下的只是一种苦熬。一个现代人即便大睁双目,还是拨不开无形的眼障。错觉总是缠住你,最终使你臣服。传统的“知”与“见”给予了我们,也蒙蔽了我们。于是我们要寻找新的知觉方式,警惕自己的视听。
我站在大地中央,发现它正在生长躯体,它负载了江河和城市,让各色人种和动植物在腹背生息。令人无限感激的是,它把正中的一块留给了我的故地。我身背行囊,朝行夜宿,有时翻山越岭,有时顺河而行;走不尽的一方土,寸土寸金。有个异国师长说它像邮票一般大。我走近了你、挨上了你吗?一种模模糊糊的幸运飘过心头。
——节选自张炜《融入野地》
三、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概括出主要观点,并对其观点进行阐述和评价。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抒情艺术家是这样的人:他们的创造力表现在,他们用符号构成表现了其内在的精神状态。相反,叙事艺术家则承认,他们通过对指涉性符号的运用,外在地投射他们所创造的世界。抒情艺术家全神贯注于内在创造行为,对创造行为而言,艺术对象或客体只是一种延展和复制;而叙事艺术家则主要关注外在的创造产品,对创造产品而言,创造过程只在有利于其对事物的阐明时才是有关的。用我前面所用的术语来说,可以认为,叙事艺术家将创作行为看作是人类行为,但不是从根本上区别于其他行为的;反之,抒情艺术家则认为创作行为是近乎卓绝的体验。对叙事艺术家而言,任何媒介,包括语言,仅仅是指涉的工具;而对抒情艺术家而言,媒介总是作为其表层的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与创造性体验相融合的。
——高友工《中国抒情美学》
四、阅读下列文字,针对字母词是否需要“汉化改移”,写一段评论。
个人以为,有必要组织力量编写一部《英文字母词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已经开了一个好头,但“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中收词过少,满足不了需求。比如IPO就查不到,CSSCI就查不到。个人又以为,更有必要立项研究如何做好英文字母词汉化的工作。这是一种“汉化改移”。我们已经有了两千年累积下来的外来词汉化改移的优良传统。仅就现代而言,“敌敌畏”“托福”之类的成功使用,就是明证。然而,近年来,这一传统忽然被丢弃了。难道是中国人变得低能了吗?绝对不是。像GDP、DNA这样的词,相当重要,能不能将它们汉化,音译也好,意译也好,音译加意译也好,用汉字造出对应的词来,可以进入汉语词汇系统,可以收入汉语词典,这不是很好的事吗?(出自邢福义《光明语学漫录》,商务印书馆,2020)
五、实例分析。
从传统用法来看,“一下”通常是跟动词搭配的,可是,自21世纪以来,出现了很多“一下”与名词搭配的情况。请根据下边的语例,指出哪些名词才可以与“一下”相组配,其组配的条件是什么,另外,这种组配有何语用功效。
(1)你到网上百度一下。
(2)去雅安旅游先QQ一下。
(3)小毛病,手术一下就好了。
(4)请他去咖啡店夜宵一下表示感谢。
(5)昨天跟老公家庭会议了一下,还是租房吧!
(6)适当的时候可以小女人一下.
(7)能不能麻烦你雷锋一下,站起来给老人让个座。
六、仔细阅读下面这段语言学家邵敬敏先生关于学习现代汉语意义的论述,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认识理解,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评论,题目自拟。
第一,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学生,应该对自己使用的母语——现代汉语有比较充分而准确的了解,也就是说,决不能满足于会熟练地说汉语,而应该掌握现代汉语内部的规律,了解现代汉语发展的趋势。如果要真正“知其所以然”,不进行有关课程的学习是绝对不可能达到的。
第二,帮助我们提高运用现代汉语的自觉意识。一个人说话得体,文章写得漂亮,是各种因素综合地在起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三条:认识水平、写作技巧和语言能力。显然,语言能力的作用决不可低估。
第三,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好现代汉语对学习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其他语言学科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文学理论的学习也是非常有用的。
第四,增强对各种语言现象的鉴别能力。我们身边的语言现象是五花八门、千变万化的,语言素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能够对语言现象进行准确的分析,鉴别其正误。


《806思想政治教育理论》2022年官方真题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4小题共40分。作答时请标明题号)
1. 简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 简述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的内涵。
3. 简述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区别。
4. 简述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原则。
二、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5分,4小题共60分。作答时请标明题号)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触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结合以上素材思考阐释如何教育新时代大学生敢于担当、勇于奋斗?
2. 习近平总书记在有关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的讲话中指出∶“把握主导,壮大网上正能量。要加强舆情跟踪研判,主动发声、正面引导,强化融合传播和交流互动,让正能量始终充盈网络空间。”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社会功能的理解。
3.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14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请结合材料阐述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4.《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充分发挥礼仪礼节的教化作用……充分利用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纪念日,组织开展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丰富道德体验、增进道德情感。”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谈谈如何利用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纪念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2小题共50分。作答时请标明题号)
1. 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请联系实际剖析人的片面发展现象,并针对性地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2. 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涵与定位角度,谈谈思想政治教育学应如何处理与相关人文社会学科之间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公众号

公司服务热线:

19075277815

公司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运营中心: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邮编:510000 Email:2228438201@qq.com

Copyright   ©2019-2022  暨南大学考研论坛_暨大考研论坛_暨大考研辅导网©技术支持:考研院    ( 粤ICP备191574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