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目录 [attach]184[/attach] 扫码进群 添加课程顾问老师微信:jnukyy,可进群与研友交流获取最新考研资讯【添加请备注xx年考研+专业+名字】 中华文化史基础考试大纲 Ⅰ.考查目标 考查考生对中华文化产生的背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文化的类别与内涵的了解程度;考察考生是否同时能正确辨析与解读基本文化史料,获取有效信息。 Ⅱ.考查范围 中华化产生的背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文化的类别与内涵,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知识。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总分数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相关知识(40%) 中华文化的类别与内涵相关知识(40%) 对中外文化交流与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认知(20%) 四、试卷题型结构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二)简答(5 小题选做 3 题,每小题 20 分,共 60 分,多选不给分) (三)论述(4 小题选做 2 题,每小题 35 分,共 70 分,多选不给分) Ⅳ.试题示例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何谓“和而不同”? 2.风雅颂 3.九品中正制 4.八股文 二、简答(5 小题选做 3 题,每小题 20 分,共 60 分,多选不给分) 1.简述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认识。2.举例说明中国古代史书的体例及其特点。 3.简述《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4.简述我国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5.简要谈谈中西文化的差异。 三、论述(4 小题选做 2 题,每小题 35 分,共 70 分,多选不给分) 1.试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特征。 2.试论佛教对中国古代文人的影响。 3.谈谈你对西学东渐的认识。 4.请阐述你对当下传承传播中华文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看法。 Ⅴ. 参考书目 1.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 年。 2.武斌,《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 年。 3.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年。 4.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 5.王志文、牛继舜,《中华文化传承与传播策略研究》,经济日报出版社,2017 年。 传播理论与实践考试大纲 Ⅰ.考查目标 考察对传播的定义、功能、类型、传播过程、媒介、受众及效果的认知与理解,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科阶段所学全部内容,具有运用传播学理论进行初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Ⅱ.考查范围 本课程重点考察“传播”的概念、传播与信息及符号的关系、传播过程的几种模式、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传播的控制、媒介的功能、受众的类型、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关于传播效果的几种理论、以及我国媒介产业研究的现状。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总分数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专业基础知识(40%) 专业理解能力(30%) 专业应用能力(30%) 四、试卷题型结构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二)简答(5 小题选做 3 题,每小题 20 分,共 60 分,多选不给分) (三)论述(4 小题选做 2 题,每小题 35 分,共 70 分,多选不给分) Ⅳ.试题示例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把关人” 2.冷媒介与热媒介 3.效用信息论 4.扩散理论二、简答(5 小题选做 3 题,每小题 20 分,共 60 分,多选不给分) 1.简述对传播学学科的诞生有突出贡献的 3 位学术人物及其成就。 2.简述社会主义传播理论的基本观点。 3.简述线性传播过程模式的缺陷。 4.简要介绍大众传播的五个环节。 5.简述网络传播的特点。 三、论述(4 小题选做 2 题,每小题 35 分,共 70 分,多选不给分) 1.试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方法及区别。 2.试述资本主义传播制度与社会主义传播制度的异同。 3.举例说明受众对媒体信息的选择。 4.试述传播方式与传播效果的关系。 Ⅴ.参考书目 1.王淑娟,《传播学理论与实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2.赵志立,《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前沿》,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3.刘利群、张毓强,《国际传播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4.崔清活,《传承与创新:中英传播学的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5.(法)雷吉斯·德布雷,《普通媒介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
欢迎光临 暨大考研院_暨南大学考研论坛_暨大考研辅导网(jidaky.com) (http://jidak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