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大考研 发表于 2022-12-12 10:15:22

深度剖析!暨南大学717公共管理学+829社会研究方法专业考研考情(含拟录取名单、参考书目、备考策略)

文章导读本文包含以下内容:①学校/学院介绍②专业学制③拟录取名单④就业介绍⑤报录比剖析⑥考试科目介绍⑦考试备考策略01.学校/学院介绍学院介绍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科于20世纪80年代建立,1998年建立行政管理系,2009年暨南大学成立应急管理学院,是我国第一个应急管理学院。2010年获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暨南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获批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1年成立公共管理学院,实施了以公共管理为基础、应急管理为特色,公共管理与应急管理融合发展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思路。2012年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科被批准为广东省公共管理一级重点优势学科。2014年行政管理专业获批省级教学团队。2015年,公共管理学科成为暨南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团队“传播与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暨南大学大数据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获批省级智库。2017年,获批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20年行政管理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学院负责“生物信息与医药安全管理”专业学位博士方向的建设与博士培养。学院下设行政管理系和应急管理系,设有行政管理、应急管理两个本科专业;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行政管理、应急管理、公共政策、社会保障、教育经济与管理等5个科学学位硕士点和MPA专业硕士学位点,学院与国际关系学院共同建设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与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等学院建设“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博士点,建立起了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学院以省级优势重点学科、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为平台,形成了“互联网+”与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应急管理与社会风险治理研究、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变革研究等人才培养方向;汇聚学术资源,打造了大数据与公共管理、风险评估与公共危机管理、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等学术团队。学院重视师生的国际化视野,积极拓展境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形成了人才培养交流项目的品牌,与美国、北欧、新加坡以及港澳台地区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具有良好合作基础。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科优势是:(1)拥有公共管理支撑学科---政治学和管理科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学科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3)拥有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等省级科研智库平台;(4)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和省级行政管理专业团队;(4)拥有一批国家级重大项目、国家自科重点项目和国家自科、社科项目;(5)拥有《政府绩效评估》国家级精品共享课程、《行政职业能力提升》国家级在线开放精品课程,拥有《公共管理学》、《政府绩效评估》两本国家级“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6)拥有全国高校中办学时间最长的应急管理专业和首家独立设置的应急管理硕士点。学院以学科建设为生命线,以创新性人才培养为重点,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目标,围绕教育综合改革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扎实推进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协同发展,为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努力。02.专业方向及学制https://pic3.zhimg.com/80/v2-3a983ddc5bd143b281135c30bdff225e_720w.webphttps://pic4.zhimg.com/80/v2-025810a2e1dbb9f658259b1cb14e36bf_720w.webp学制:全日制3年
学费奖学金情况关于学费(学费以广东省物价局最后核定的为准。)(一)非定向就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8000元/年;定向就业学术型硕士生28000元/年。(二)单考生按相应的定向类标准收费。(三)“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硕士生8000元/年(不分学硕和专硕)。03.拟录取名单行政管理https://pic2.zhimg.com/80/v2-c0f2d8078b77863252d1ba8cbd814bad_720w.webp
教育经济与管理https://pic4.zhimg.com/80/v2-275483d07189e833108fe7d2079f29ef_720w.webp
社会保障https://pic2.zhimg.com/80/v2-cbf42f28799717cf6ceb747314b6975d_720w.webp
应急管理https://pic2.zhimg.com/80/v2-cee0f89bb2cc4bc5d6981f785b21fda5_720w.webp
04.就业介绍行政管理:毕业生适宜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涉外经济管理部门、经济监督检查等管理部门从事政策和法规研究及实际工作,学校、科研部门的教学或科研工作,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
教育经济与管理:毕业后可在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相关的事业单位等从事学校、政府微观和宏观教育管理以及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社会保障:毕业生可以进入国家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人事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保险公司等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制定与组织管理工作,也可以进入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者进入法院、劳动仲裁机关等部门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务工作。
应急管理: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应急管理、风险识别与评估、事故灾害防治工作,也可以在相关研究部门和学校从事科研和教学等工作。
公共政策:适合到各级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调查咨询机构、新闻媒体以及其他公共部门或社会团体中从事政策研究与分析、项目策划与管理、社会调查、行政管理、组织人事、办公文秘、传播咨询、报道评论等方面的工作。05.报录比剖析
https://pic2.zhimg.com/80/v2-e57cbb4a776a8db6df79e338e753b951_720w.webp06.考试科目介绍
适用专业:
【120401】行政管理【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120404】社会保障【1204Z1】应急管理【1204Z2】公共政策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17公共管理学④829社会研究方法
101思想政治理论:全国统考科目,考试大纲、考试题型以教育部公布为准。201英语一:全国统考科目,考试大纲、考试题型以教育部公布为准。
《717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 2分,共20分)。2.判断分析题(本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4 分,共 20分)3. 简述题(本题共有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4.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5.案例(材料)分析题(本题共有2小题,每小题20分,共 40分)。《829社会研究方法》考试题型:1、选择题(20 分)2、简答题(30 分)3、判断题(20 分)4、论述题(40 分)5、研究设计题(40 分)
初试参考书目《717公共管理学》初试参考书目:《公共管理学》,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公共管理学》,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公共政策学》,严强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6月版
《829社会研究方法》初试参考书目:《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公共政策分析》(10-12章),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717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和广泛运用政治、法律、管理、经济的方法,从而达到增进公共利益、提高服务品质的各种管理活动的总称。《公共管理学》是公共管理学科的一门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公共管理理论素养、专业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公共管理学》课程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既充分反映公共管理的学科特点,检测考生对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和理解的情况;又要紧密结合新时代公共管理实践,检测考生对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实际运用的能力。具体来说,《公共管理学》课程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就是要检测考生系统掌握公共管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情况;检测考生对当代西方公共管理学发展的最新理论、方法与最新实践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检测考生对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检测考生运用公共管理知识和理论分析、判断和解决公共管理实践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总分:150 分, 考试时间:180 分钟(二)考试方式闭卷、笔试(三)内容结构1.基本理论知识:90 分;2.实际问题分析:60 分。(四)题型结构1.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2.判断分析题(本题共有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3. 简述题(本题共有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4.论述题(本题共有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5.案例(材料)分析题(本题共有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三、考查范围第一章 导论一、考查目标通过考试,检测考生对公共管理基本概念范畴、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途径、研究方法与学科特征的理解;检测考生对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关系的理解;检测考生对公共管理产生、发展与演进规律的掌握和理解。
二、考查内容(一)公共管理学概述1.公共管理的含义。2.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公共管理与公共产品、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政治与行政、公共治理与善治、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公共管理的兴起:公共行政的发展演进、公共行政的反思。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1.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P 途径、B 途径。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发展一、考查目标检测考生对公共管理各种理论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代表观点及其发展的掌握和理解;检测考生对公共管理各种理论流派相互关系的理解;检测考生运用公共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实践问题的运用能力。二、考查内容(一)公共行政理论的演进1.公共行政理论的初创: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美国进步时代的公共行政改革、古典时期的公共行政与新古典时期的公共行政。2.公共行政理论建构:怀特的系统化公共行政理论、古利克和厄威克的科学化公共行政原则、福莱特的动态化公共行政理论。3.公共行政理论的转型:西蒙的批判与公共政策学派的出现、“西沃之争”、新公共行政学。(二)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1.公共选择理论。2.新公共管理理论。3.公共治理理论。4.新公共服务理论。
第三章 公共组织一、考查目标检测考生对公共组织的含义、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公共组织的类型、公共组织的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的理解;检测考生对公共组织变革的理解;检测考生对公共组织理论以及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公共组织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二、考查内容(一)公共组织的性质与结构1.公共组织的含义:公共组织的概念、公共组织的特征。2.公共组织的结构:纵向结构、横向结构。3.公共组织的类型: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准政府组织、第三部门、事业单位及其改革。(二)公共组织的变革1.科层组织的反思:科层组织的基本特征、科层制方法的主要内容、传统科层组织的缺陷与困境。2.公共组织的变革:公共组织变革的目标、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 公共领导一、考查目标检测考生对公共领导含义与作用的理解;检测考生对公共领导体制、领导方法、领导能力、领导方式的理解;检测考生运用公共领导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公共领导实践问题的能力。二、考查内容(一)公共领导概述1.公共领导的含义与特征:领导与公共领导、公共领导的特点、公共领导的作用。2.西方领导理论的演进与新发展:西方经典领导理论、西方领导理论的新发展。(二)公共领导体制1.领导体制的含义与内容2.公共领导体制的基本类型:首长制与委员会制、集权制与分权制、层级制与职能制、完整制与分离制。3.我国公共领导体制改革:我国公共管理领导体制存在的问题、我国公共管理领导体制改革的内容。(三)公共领导方法1.领导方法的含义与特征。2.领导协调。3.领导沟通。4.领导激励。(四)领导能力1.领导能力的含义与条件。2.领导能力的主要内容。3.领导方式。
第五章 公共政策一、考查目标检测考生对政策科学的形成、发展和演进的掌握与理解;检测考生对公共政策的性质、功能、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检测考生政策形成过程与政策制定、政策分析、政策评估等相关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检测考生运用公共政策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公共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二、考查内容(一)公共政策概述1.公共政策的性质和范畴:不同视角下的公共政策、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政策。2.公共政策工具:公共政策工具研究的兴起、政策工具的类型及其特点、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其应用。3.公共政策的研究主线:政策制定主体的权力结构、权力运行机制和决策机制,公共政策的过程与程序,公共政策的内容与输出。(二)公共政策过程1.公共问题与公共政策问题。2.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与建构。3.公共政策议程。4.公共政策制定。5.公共政策沟通。6.公共政策执行。7.公共政策评估。(三)公共政策分析1.公共政策分析的含义与内容。2.公共政策定量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定性分析方法。(四)公共政策发展1.公共政策发展的趋向:公共性、合法性、有效性。2.公共政策环境。3.公共政策发展与公共管理价值的实现。
第六章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一、考查目标检测考生对人力资源与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及特点的理解;检测考生对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具体内容、公务员制度、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掌握和理解;检测考生运用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公共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二、考查内容(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1.人力资源与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的含义、人力资源的特点、从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2.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演进:科学管理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行为主义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现代管理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1.职务分析:职务分析的含义、职务分析的程序、职务分析方法。2.人员招聘:招聘过程管理、招聘渠道的类型、招聘筛选的方法。3.人员培训: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的组织与实施、人员培训与开发信趋势。4.人员绩效评估:人员绩效评估的含义与功能、人员绩效评估的方法、人员绩效评估的实施。5.薪酬管理: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影响薪酬管理的主要因素、薪酬的构成。(三)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1.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类型。2.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价值因素。3.传统公共人事管理的制度安排。4.公务员制度: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5.国外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变革。6.中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
第七章 公共预算管理一、考查目标检测考生对公共预算与公共财政管理的含义、功能及要素的理解;检测考生对公共预算管理、公共收入管理、公共支出管理、财政体制、财政支出绩效评估的理解;检测考生运用公共预算与公共财政管理知识分析、解决公共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二、考查内容(一)公共预算管理1.公共预算的含义、公共预算的功能、公共预算的要素。2.公共预算管理的基本模式:规划——计划——预算模式、目标管理预算模式、零基预算模式、绩效预算模式。3.公共预算的过程:公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4.预算的审查与监督。(二)公共收入管理1.税收管理。2.政府收费管理。3.公债管理。(三)公共支出管理1.购买性支出管理。2.政府采购管理。3.转移性支出管理。4.公共支出绩效评估。
第八章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一、考查目标检测考生对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含义、管理的具体内容、管理标准化的理解;检测考生对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解;检测考生运用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知识分析、解决公共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二、考查内容(一)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概述1.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信息资源与政务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管理与政务信息资源管理。2.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发展及研究视角: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发展、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视角。3.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二)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1.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制。2.政务信息资源采集管理。3.政务信息存储。4.政务信息资源分级分类管理。5.政务信息资源公开。6.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三)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1.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含义、框架。2.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3.政务信息资源法制建设。
第九章 公共危机管理一、考查目标检测考生对公共突发事件、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管理含义的理解;检测考生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机制、职能的理解;检测考生对公共危机管理过程的理解;检测考生公共危机管理中行政紧急权力的法律规制的理解;检测考生运用公共危机管理知识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二、考查内容(一)公共危机管理概述1.公共突发事件、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公共突发事件与公共危机的关系,公共危机的特征,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与应急管理。2.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与职能: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公共危机管理职能。3.公共危机管理过程:公共危机管理阶段、公共危机管理系统、公共危机的动态管理模式。(二)公共危机管理机制1.公共危机预警机制。2.公共危机管理决策机制。3.公共危机管理资源配置与保障机制。4.公共危机管理新闻发布机制。5.公共危机管理控制处置机制。6.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与评估机制。(三)公共危机管理法治1.公共危机管理法制体系。2.公共危机管理中行政紧急权力法治。3.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民权利保障。
第十章 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一、考查目标检测考生对传统公共管理方法与手段的掌握和理解;检测考生对当代公共管理新工具和各种治理方法的掌握和理解;检测考生运用公共管理技术和方法分析、解决公共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二、考查内容(一)传统行政方法1.行政手段。2.法律手段。3.经济手段。4.思想教育手段。(二)当代公共管理新方法1.市场化工具:民营化、用者付费、合同外包、特许经营、凭单制、分散决策、放松规制、产权交易、内部市场。2.工商管理技术: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顾客导向、标杆管理、流程再造、绩效评估。3.社会化手段:社区治理、志愿者组织、公众参与及听证会。4.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的含义、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性质、公共部门战略的过程。
第十一章 公共管理规范一、考查目标检测考生对公共伦理、公共管理法律、公共管理监督含义的理解;检测考生对伦理规范、法律规范、公共管理监督的理论及其作用的理解;检测考生运用公伦理、法律、公共管理监督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公共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二、考查内容(一)公共伦理1.公共伦理的含义:公共伦理的提出、公共伦理的构成与思考方式。2.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及其特性、公共利益的评价功能。3.公共责任:公共责任的含义、公共伦理的责任冲突与选择。4.公共伦理建设:公共伦理建设的具体措施。(二)公共管理法律1.公共管理的法律逻辑:公共权力需要法律约束与规范、公共管理研究的法律途径。2.西方国家法治行政的历史演进过程。3.我国公共行政的法治化建设:建设目标、主要内容、建设措施。(三)公共管理监督1.公共权力制约的基本理论:分权制衡理论、人民主权理论、社会契约论。2.公共管理监督体系:公共管理监督的内容、公共管理内部监督体系、公共管理外部监督体系、我国公共管理监督机制的完善。
第十二章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一、考查目标检测考生对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含义、特点和发展趋势的理解;检测考生对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评估程序、评估结果运用等相关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检测考生对西方国家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方法和经验的理解,检测考生对当代中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存在问题及推进途径的理解;检测考生运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有关知识分析、解决公共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二、考查内容(一)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概述1.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内涵:概念的界定、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特征。2.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兴起:(1)兴起的社会背景,新公共管理运动《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国家绩效评论》(戈尔报告);(2)开展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意义;(3)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在实践中的应用。(二)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1.评估指标的含义与分类:评估指标的含义、分类、绩效标准、绩效等级。2.构建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的原则与要求。(三)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程序1.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程序的含义。2.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过程:准备阶段、组织实施阶段、结构运用阶段。(四)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发展与完善1.对西方国家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评价。2.西方国家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发展趋势。3.中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发展途径:政府绩效管理试点、中国科学推进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途径。
第十三章 公共部门改革一、考查目标检测考生对公共部门改革背景条件、改革含义、改革理论、改革内容的掌握与理解;检测考生对当代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背景、改革的内容、特点及其评价的理解;检测考生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发展历程、改革内容及其发展趋势的掌握与理解;检测考生运用公共部门改革的有关知识分析、解决公共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二、考查内容(一)公共部门改革概述1.公共部门改革的含义。2.公共部门改革的内容:改革内容的一般性与特殊性。3.公共部门改革目标与新模式。(二)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1.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兴起。2.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内容与特点。3.当代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评价。(三)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1.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兴起。2.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心的行政体制改革。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四、试题示例(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例题:20 世纪 80 年代,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先驱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答案: B(二)判断分析题(本题共有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例题: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是以机构合并与人员裁减为中心的。评分标准:先判断题中的观点(2 分);然后分析,如果题中观点是正确的,要说明为什么正确;如果题中的观点是错误的要予以改正(2 分)。如果判断错误,本小题的 4 分将全部扣完。(1)判断:题中的观点是错误的。(2)分析: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心的。(三)简述题(本题共有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例题:简述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辩证关系。评分标准:(1)说明两者的辩证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统一关系(3 分);(2)说明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作用(3 分);(3)说明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作用(3 分);(4)科学处理两者关系的意义(1 分)。(四)论述题(本题共有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例题:“新公共行政学”是 20 世纪 60 年代末、70 年代初一批青年行政学者对传统行政学提出批评而形成的“新”理论。弗蕾德里克森(H.George Frederickson))是“新公共行政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认为:“社会公平是我们用一系列价值偏好,包括组织设计偏好和行为方式偏好的关键词语;社会公平强调政府提供服务的公平性;社会公平强调公共管理者在决策和组织推行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社会公平强调公共管理的变革;社会公平强调对公众要求做出积极的回应(responsiveness),而不是以追求公共组织自身需要满足为目的;社会公平还强调在公共行政的教学与研究中更注重与其它学科的交叉以实现对解决相关问题的期待……。”根据弗蕾德里克森关于社会公平的观点,论述促进我国从建设型向公正公平型社会转变的具体策略和措施。(20 分)评分标准:(1)分析 20 世纪 60 年代末、70 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是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是饥饿、失业、贫穷,民权运动高涨。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下,以效率为最高目标的传统公共行政已经百年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公平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从而推动了学者对传统公共行政学的批评,强调社会公平,“新公共行政学”由此产生。(4 分)(2)结合西方国家的社会现实,阐述弗蕾德里克森关于社会公平观点的主要内容及意义(4 分)(3)分析当下我国的社会现实,并与 20 世纪 60 年代末、70 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比较,提出我国社会转型、强调社会公平的现实需求。(3 分)(4)围绕强调以人为本、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策略,将弗蕾德里克森关于社会公平的每一项目内容都作为一个具体措施来加以分析论述。(9 分)(四)案例(材料)分析题(本题共有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第一类:材料分析例题:政府绩效评估是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绩效评估中,评估者与被评估者(即行为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评估者的需求、期望值是被评估者(即行为者)的行为导向。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谁是评估者,谁就拥有了话语权,被评估者就对谁负责。在我国,在本质要求上,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应该由公众来进行评估,给公众评估的话语权,请公众打分考评政府工作和干部业绩;同时,在客观实际上,政府管理与服务的质量如何,体会最深、体验最直接的是接受管理与服务的对象——公众,政府服务的满意程度如何,公众最有发言权。因此,广大公众作为评估者参与政府绩效评估、行使政府绩效评估的民主权利,属于情理之中的事。但也有人认为,中国目前还只能是处在公众有限参与阶段,公众评估所占的权重不宜过大;把政府绩效评估、官员政绩考核的权力还给公众,扩大公众的话语权,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要真正实现这一点还需要一个过程。(1)请概括上述的观点,并运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评价。(10 分)(2)请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实际分析和论述如何确定政府绩效评估主体?(10 分)评分标准:(1)将题目中关于绩效评估主体的观点,概括为两类观点:一类是主张强调还权于民,强调公众作为政府绩效评估的主体,具有话语权;一类是根据目前中国的实际,还不可能真正实现让公众来评价政府,强调公众在评价政府时候的有限参与。(6 分)(2)运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关于绩效评估主体的知识,对两类观点分别进行分析评价,评价合理。(4 分)(3)对我国当下公众的综合素质、政策水平、法律意识、信息不对策、评估的公共尺度和公共标准缺乏、社会发育不够成熟等社会现实,分析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与社会现实的矛盾,提出当下完全实现公众评价政府的不现实性、不科学性,有限参与的合理性。(5 分)(4)注重提高公众综合素质、政策水平、法律意识,注重政务信息公开,解决信息不对策问题,注重政府行政规范和服务质量标准的建设,建立绩效评估的公共尺度和标准,培育社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吸收公众作为政府绩效评估的主体并加大公众评估的权重,逐步在政府绩效评估中增加反映公众需求的指标并加大权重。(5 分)第二类:案例分析题例题:2009 年 6 月 5 日,在成都市的街头爆发了一起具有突发和恶性特征的公交车燃烧事件。一时间,有关它的所有观察、描述、臆测、推断、注解、反应,都由无数传播者迅速传开,成为了社会舆论和人们关注的焦点。据统计分析,“6.5”事件在舆论热度、媒体关注度、网民关注度等方面都高居排行榜前位。但是,“6.5”事件发生后,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了一连串的新闻发布会,保持了信息透明度,有效引导和回应舆论。6 月 5 日事发仅 2 小时,成都市政府抢在第一时间召开首场新闻发布会,并且当天连开三场发布会,不断公布伤亡、救治、现场等情况。6 日的第四场发布会主动回应市民有关疑问,使质疑声音减弱。7 日的第五场发布会公布调查的结果,认定“有人带油上车”,网民转而追查纵火者,民众的思路和情绪与政府逐渐合拍。因此,成都“6.5”事件在市民惊悚之余,并没有诱发重大不满和社会群体性事件,一度出现的谣言和猜疑也迅速消退,“6.5”事件平稳落幕。(1)请结合本案例,具体分析公共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中新闻媒体的任务(10 分)(2)请运用公共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中新闻媒体管理的有关知识分析成都“6.5”事件成功处置的经验。(10 分)评分标准:(1)从理论上说明公共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中新闻媒体管理的任务(3 分);(2)结合案例分析四川地方政府在处置“6.5” 公交车燃烧事件中,有哪些行为,这些行为分别属于执行公共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中新闻媒体管理的任务的哪个方面(7 分)(3)成都“6.5”事件成功处置的经验,包括:第一时间报告、及时和多次报告(3 分);引导舆论、信息透明、及时回应(3 分);迅速展开事件原因调查、及时公布事件真相(3分);政府应对得当(1 分)

《829社会研究方法》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社会研究方法》是一门重要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从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研究方法及技术三个层次以及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两个方面着手,对社会研究的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技术进行系统全面的介绍。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社会研究的方法论、研究方法以及相关技术,以提高认识社会、分析社会问题和现象、解释与预测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总分:150 分考试时间:180 分钟(二)考试方式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1、社会研究基础(50±10 分)2、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50±10 分)3、资料分析与表达(50±10 分)(四)试卷题型结构1、选择题(20 分)2、简答题(30 分)3、判断题(20 分)4、论述题(40 分)5、研究设计题(40 分)三、考查范围第一部分 社会研究概论一、考查目标检测考生对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的了解程度;检测考生对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掌握与理解;检测考生对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异同的了解;检测考生对研究设计基本内容的了解;检测考生对社会测量与操作化具体方法的掌握;检测考生对抽样方法的掌握。二、考查内容(一)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1、社会研究的特征:社会研究及其意义、社会研究的特征、社会研究中的困难。2、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的方法与技术、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3、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方法论背景、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比较。4、 研究的过程:研究的主要阶段、研究过程示例。(二)理论的建构与检验1、理论及其层次:理论的概念、理论的层次、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2、理论的构成要素:概念、变量、命题与假设。3、理论与研究的关系:“科学环”、两种推理方式、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经验研究的理论功能。4、理论构建与理论检验:理论构建的过程、理论检验的过程。(三)选题与文献回顾1、研究问题及其来源:研究问题的概念、研究问题的来源。2、选题的标准: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3、研究问题的明确化:研究问题明确化的含义、研究问题明确化的方法。4、文献回顾:文献回顾及其意义、文献回顾的方法。(四)研究设计1、研究目的: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2、研究性质: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3、研究方式:四种基本的观察方式、研究方式的选择4、分析单位:分析单位的概念、分析单位的主要类型、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5、时间维度:横向研究、纵向研究6、具体研究方案的主要内容(五)测量与操作化1、测量的概念与层次:测量的定义、测量的四个要素、社会现象测量、测量层次。2、概念的操作化:概念、变量与指标、操作化的含义与作用、操作化的方法、指标选择的多样性、操作化举例。3、指数与量表:指数与量表的概念、李克特量表、语义差异量表。4、测量的信度与效度:信度、效度、信度与效度的关系。(六)抽样方法1、抽样的意义、作用:抽样的概念、抽样的作用、抽样的类型。2、概率抽样的原理与程序:概率抽样的基本原理、抽样分布、抽样的一般程序、抽样设计的原则。3、概率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分段抽样。4、户内抽样与 PPS 抽样:户内抽样、PPS 抽样。5、非概率抽样方法:偶遇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雪球抽样。6、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样本规模、影响样本规模的确定因素、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第二部分 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考查目标能够熟练掌握收集资料、数据的基本方式,熟悉问卷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的具体方法与步骤。考查内容(一)调查研究1、问卷调查研究及应用领域:调查研究的概念、调查研究的应用领域、调查研究的题材。2、问卷设计:问卷的结构、问卷设计的原则、问卷设计的步骤、题型及答案的设计、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问题的数量与顺序。3、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自填问卷法、自填问卷法的四种方式、结构访问法的两种方式。4、问卷调查的组织与实施:调查员的挑选、培训调查员的方法、联系被调查者、调查过程的管理与质量监控、保证调查的回收率。5、问卷调查研究的特点与应用:调查研究的主要优点、调查研究的主要弱点、调查研究方式所面临的挑战。(二)实验研究1、实验的概念与逻辑:实验及其基本要素、实验的逻辑、实验的特点与意义。2、实验的程序与类型:实验研究的程序、寻找两组相同的对象、对自变量的操纵、实验的分类。3、基本实验设计:经典实验设计、更为复杂的实验设计。4、实地实验:从传统人到现代人、群体间的冲突。5、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因素:重大事件的影响、实验对象的发育所造成的影响、前后测环境不一致的影响、初试-复试效应的影响、实验对象选择和缺损的影响。(三)文献研究1、文献与文献研究:文献的类型、文献研究及其类型。2、内容分析:内容分析的概念与例子、内容分析的程序。3、二次分析:二次分析的含义、二次分析的步骤、美国《综合社会调查》(GSS)简介、二次分析的优缺点。4、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概念、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主要步骤、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方法、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效度与信度。5、文献研究的特点:文献研究的优点、文献研究缺点。(四)实地研究1、实地研究及其类型:实地研究的概念、个案研究及社区研究、实地研究的例子。2、实地研究的过程:选择研究背景、获准进入、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关系、实地研究中的记录。3、观察法:观察的概念及其类型、参与观察中观察者的角色、参与观察法的特点、参与观察法的应用。4、无结构访谈法:无结构访谈的含义及分类、进行无结构访谈的要点、访谈控制的方法、集体访谈。5、实地研究的特点与应用:实地研究方式的主要优点、实地研究方式的主要缺点。第三部分 资料分析与表达考查目标检测考生对定量资料基本分析方法的掌握;检测考生对定性资料基本方法的掌握;检测考生对研究报告写作基本规范的掌握。考查内容(一)定量资料分析1、数据的整理与录入:资料的审核、资料的转换、数据录入、数据清理。2、单变量统计分析:单变量描述统计、单变量推论统计。3、双变量统计分析:交互分类与 X2 检验、不同层次变量的检验、回归分析。4、多变量统计分析:阐释模式、复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二)定性资料分析1、定性资料及其形式:定性资料及分析的概念、定性资料的特点、定性资料分析与定量资料分析的差别、定性资料分析的目标。2、定性资料分析的若干性质:概括性的问题、测量与比较的问题、推断因果联系的问题、实地证据的总结与表达问题。3、定性资料的整理:整理笔记与建立档案、定性资料的编码、形成概念、撰写分析型备忘录。4、定性资料分析的过程与方法:定性资料分析的基本过程、几种定性资料分析方法。(三)撰写研究报告1、研究报告的类型与撰写步骤:研究报告及其类型、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研究报告的撰写步骤、研究报告的“沙漏”形式。2、导言:研究问题及其背景、文献评论、介绍自己的研究。3、方法:有关研究方式、研究设计的介绍、有关研究对象的介绍、有关资料收集方法的介绍、有关资料分析方法的介绍、对研究的质量及局限性的说明。4、结果。5、讨论。6、小结、摘要、参考文献及附录:小结和摘要、参考文献、附录。7、撰写研究报告应注意的问题:行文要则、引用与注释。8、定性研究报告的撰写。四、试题示例(一)选择题(本题共有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例题(1):在量化测量中,精确度最高的测量层次是( )。A. 定比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 定类测量例题(2):下列属于检验测量工具稳定性程度的方法有( )。A.内容效度 B.准则效度 C.复本信度 D.折半信度 E.再测信度(二)简答题(本题共有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例题:简述内容分析的主要特点。(三)判断题(本题共有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例题:实验法、案例分析和历史研究是资料收集方法。(四)论述题(本题共有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例题:请比较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差异。(五)研究设计题(本题有 1 小题,40 分)例题:研究人员试图对一所拥有 20 个学院、2 万多名学生的综合性大学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该校哪些学生倾向于逃课(旷课)以及逃课(旷课)的原因。请你设计一份研究方案。要求:(1)说明研究假设、主要概念的操作化与测量、抽样方法等。研究问题及意义、文献回顾、调查研究的组织与经费安排等部分可省略。(2)设计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该调查问卷需包含大约 10-15 个问题及其选项
07.考试备考策略政治:
复习不用太早,8,9月份开始就可以了,和传统套路一样,紧跟肖爷爷走!看一章《精讲精练》,做一章《1000题》,1000题至少要做2-3遍,最好每天都带着看一小会儿。1000题的作用是帮助理解和记忆零碎知识点,题目不新,考到的可能性也很小,但是这也是夯实基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之后就是11月份,《肖八》、《时政》都要看和背,12月份所有考研机构都会出各种各样的模拟卷,基本上都可以买来分析和做题,到后期会发现每个老师的出题风格、侧重点相差很大,所以一定要尽可能多的去关注不同风格卷子上的考点,把不知道的考点记下来,等上考场的时候虽然没碰到一模一样的题,但是很多考点都见过,因为做的多,也不记得到底那个老师押的更准一点,多做肯定没错。
英语:首先是单词。推荐大家看真题解析,对阅读和翻译都很有好处(一定要自己试着翻译,非常有用);然后是阅读。阅读无非是多做反复做真题10年真题,一般做到第三遍几乎已经全部记得答案。另外新题型最好还是找一些老师的视频看看,学老师的解题方法。最后就是作文,可以看作文视频,把里面的句子和文段背了,作文其实基本上就这样了。
专业课:717和829的内容要同步进行,切忌不要学完一门再学另一门,这样会学完一门忘一门。两条线,两个进度,互相不干扰。这两门课的开放性具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切记不要把时间完全用来背诵,总结、消化、训练,知识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书上的内容大部分出在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几乎都是开放性很强的题目。在备考时,要减少死记硬背的比例,训练自己分析时政和案例的能力,比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放管服改革、基层治理、疫情、公务员制度、数字化政务这些都是近些年的社会热点,新一年还会有新的热点,还有要注意广东省的改革措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度剖析!暨南大学717公共管理学+829社会研究方法专业考研考情(含拟录取名单、参考书目、备考策略)